东方战场 第12集 分集剧情介绍

东方战场 第12集 分集剧情介绍

远在东京的东条英机翻阅报纸,震惊地阅读了关于日军失利的消息。他感到不可思议。蒋介石似乎仍然坚持着一成不变的国策,要求北平的事务完全交给何应钦处理。他要求何应钦坚决抵抗,但同时也要积极进行谈判,以和为主。这样的尺度让人难以把握。同时,长城喜峰口的守军仍在与日军顽强搏斗。然而,喜峰口一役的失败传到了关东军司令部和东京方面,引发了日军负责人自杀谢罪的悲剧。受挫的日军将目标转移到长城罗文峪防线上,试图在防线薄弱处再开辟一个战机。在战斗陷入僵持之际,蒋介石再次指示何应钦让长城全线停火撤退,并与日军进行谈判。然而,经过无数次冲锋,日军已经失去了进攻能力。此时,这份撤军令让守军将士感到难以理解。胜利近在眼前,却不得不遵从上级命令痛苦地撤退。长城一线的防线顿时裂开,华北再无堡垒可守,日军的战斗机器得以顺利开动。蒋介石政府不仅向日军提出停战建议,还签订了屈辱的《塘沽协定》,这个消息在整个国家引发了轩然大波。冯玉祥在张家口组建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,他重用方振武、吉鸿昌等人率领军队北上。同盟军一次次获胜,然而国民党却将他们视为异己,不仅没有去抗日,反而不可思议地去围剿同盟军。《塘沽协定》让东北三省、热河和察哈尔白白入了日军的囊中,无数将士的流血牺牲化为泡影。毛泽东预料到了蒋介石的目的。他清楚地认识到,蒋介石的目标很明确,就是为了调动大军将共产党一网打尽。对于日军方面,毛泽东也有着前瞻性的分析,他知道日军要将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,然后逐步侵蚀整个中国。由于中东铁路纠纷,苏联方面陆续增兵海参崴,然而这却未引起本庄繁的重视。相反,他将重心放在了伪满洲国上面。与此同时,张学良决定远赴意大利散心休整,以暂时避开这些扰人之事。蒋介石对德国军事专家塞克特提出的中国陆军改革建议书非常满意,因此有意聘请他为自己的第四任顾问。不过,塞克特表示需要回到德国进行考虑。在离开前,他托人向蒋介石递交了一本书,建议成立专门的情报机关来破译敌方电报密码,并推荐了美国人赫伯特亚德利来组建这个情报机关。鉴于德日关系的复杂性,并要兼顾德中两国的利益互惠,塞克特左右为难。最终,他还是同意成为了蒋介石的军事顾问。张学良一行人游历完欧洲各国后终于回国了,记者们纷纷聚集过来。张学良发表了他回国后的行动方针。日本对于伪满洲国的建设非常费心,甚至打算将其建立固化成一种模式,并在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大力推动。然而,溥仪始终处于牵制之中,只有在祭祀时才能穿上龙袍,登基时也只能穿上由日本特供的元帅服。满清曾经的光辉已经不再存在,留下的只是一群衰老破败的残兵败将。尽管历程艰险,但溥仪终于实现了他成为皇帝的愿望,尽管感到谦逊和恐惧。在一次祭祀大会上,伪满洲国的国旗迎风折断,仿佛预示着它未来的命运。在宋庆龄的领导下,上海再次发起了抗议活动,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走上街头。塞克特向国民党军队发表了一场强军演说,提出了三个指导思想来促进中国军队的建设。蒋介石将国民党军队打造成德式机械化部队的目标似乎指日可待。张学良对蒋介石深信不疑,并将自己身负最为困难的任务交给了他。然而,蒋介石交给他的任务并非是处理东北事务,而是进行剿共。

上一集分集剧情(第11集)